324世界結核病日「舉手一起篩,結核說掰掰」
為紀念微生物學家羅伯特·科赫(Robert Koch)發現結核病病原菌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特將3月24日訂為「世界結核病日」,旨在提高全球對結核病的關注,並加強防治努力,以達成2035消除結核的目標。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傳染病,傳播途徑以飛沫為主,具有高度的傳染性。由於結核病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,許多患者未能及時就醫,導致病情惡化,甚至威脅生命,因此,及早發現、早期治療對於防止結核病的傳播與控制至關重要。為提高民眾對結核病的警覺性,本縣響應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下稱疾管署)辦理114年324世界結核病日「舉手一起篩,結核說掰掰」活動,預計於20鄉鎮市衛生所提供290位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(IGRA)篩檢名額,以提高早期發現結核病的機會,進而減少結核病的社區傳播風險,請民眾踴躍參加。
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(IGRA)為診斷是否感染結核菌的檢查方式之一,檢測結果為陽性者,即為潛伏結核感染,經醫師評估後可進行預防性治療,預防性治療療程可分為短程(1至4個月)及長程(6至9個月),完成治療後,保護效果可高達90%,大幅降低日後結核病發病機率。依疾管署最新統計資料,本縣結核病發生率從94年每10萬人口99.2例,至112年下降為每10萬人口40.6例,降幅59.1%,死亡率亦由94年每10萬人口6.3例下降為112年每10萬人口2.3例,降幅63.5%,防治效果顯著。
曾局長春美強調結核病的早期診斷、治療和預防工作,透過積極的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整合,可有效減少傳播,為降低潛伏結核感染者未來發病風險,鼓勵有受檢意願民眾可主動與所轄衛生所聯繫篩檢事宜。本縣共有20家鄉鎮市衛生所提供篩檢服務,相關活動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( http://at.cdc.gov.tw/JS077M)查詢,或洽各鄉鎮市衛生所詢問。
原始檔案連結,請點擊下方圖示:
.gif)
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(IGRA)為診斷是否感染結核菌的檢查方式之一,檢測結果為陽性者,即為潛伏結核感染,經醫師評估後可進行預防性治療,預防性治療療程可分為短程(1至4個月)及長程(6至9個月),完成治療後,保護效果可高達90%,大幅降低日後結核病發病機率。依疾管署最新統計資料,本縣結核病發生率從94年每10萬人口99.2例,至112年下降為每10萬人口40.6例,降幅59.1%,死亡率亦由94年每10萬人口6.3例下降為112年每10萬人口2.3例,降幅63.5%,防治效果顯著。
曾局長春美強調結核病的早期診斷、治療和預防工作,透過積極的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整合,可有效減少傳播,為降低潛伏結核感染者未來發病風險,鼓勵有受檢意願民眾可主動與所轄衛生所聯繫篩檢事宜。本縣共有20家鄉鎮市衛生所提供篩檢服務,相關活動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( http://at.cdc.gov.tw/JS077M)查詢,或洽各鄉鎮市衛生所詢問。
原始檔案連結,請點擊下方圖示:
.gif)